
“智庫觀中國高質量發展論壇”助力產業科學高效發展
剛剛過去的2019年,是中國人民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的一年。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復雜局面,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改革開放邁出重要步伐,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穩步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新的重大進展。
2019年,中國高質量發展平穩推進,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將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人均將邁上1萬美元的臺階。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按下快進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成為國家戰略。全國將有340個左右貧困縣摘帽、1000多萬人實現脫貧。增設一批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苿摪屙樌麊油七M。嫦娥四號、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北斗導航、5G商用等多項科技工程取得重大突破,成果令人振奮。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來,中國從“一窮二白”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中國奇跡”,以自身的發展在世界舞臺展現大國擔當。在經濟領域,中國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在扶貧領域,中國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讓7億多貧困人口擺脫貧困,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在科技領域,載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科學、深海探測、超級計算、衛星導航、高速鐵路、大飛機等重大自主創新成果競相涌現,為人類的科技進步事業貢獻中國力量。在生態領域,面對環境污染、氣候變暖等全球性問題,中國大力推進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在人文領域,中國堅持文化自信,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明交流互鑒,保護世界文化遺產,豐富人類文明多樣性。在全球治理領域,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已成為沿線各國共享發展機遇的全球方案,一個致力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必將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智庫作為一種智慧生產機構,是一個國家思想創新的源泉,也是國家軟實力和國際話語權的重要標志。新中國成立70年來各行各業取得的偉大成就,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不斷現代化,均離不開各級各地智庫的智慧科學決策,為黨和國家制定實施重大發展戰略保駕護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圍繞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不斷引領、推動、支持新型智庫建設,我國智庫建設成效顯著,加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截至2018年,我國各類智庫機構總數已達507家,占全球智庫總量比重達到6.2%,是世界第三智庫大國,并初步形成黨政、軍隊、科技、高校、企業、社會和媒體等七大類智庫并行發展的局面。職能類型加快拓展,基本形成政策研究、決策咨詢、政策評估、政策解讀、對外交流“五位一體”的職能架構。人才結構持續優化,加快構建專業性、規范性、創新性并重的智庫人才支撐體系。國際合作日漸增多,智庫在國家軟實力構建中的作用愈加凸顯。
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國聲智庫聯合多家權威機構搭建“智庫共同體”平臺,于2019年主導推出了“智庫觀中國創新發展工程”。工程通過整合鏈接“智、政、產、學、研、媒”等優勢資源,創新“智庫+平臺+知識產權+投資+產業+大數據+城市”新模式,以智慧科學決策引領科學發展,打造“智慧科學產業生態鏈”,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服務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科學高效發展,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貢獻智慧與力量。
一年來,“智庫觀中國創新發展工程”緊緊圍繞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運用“智庫+”新模式積極開展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果。例如,在助力“一帶一路”建設上,國聲智庫和中國商業史學會、中央財經大學聯合主辦“商貿富國貨殖論壇”,為中歐班列“長安號”建言獻策,助推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及西安國家中心城市高質量發展。為落實《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充分發揮西部地區連接“一帶”和“一路”的紐帶作用,深化陸海雙向開放,強化措施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國聲智庫舉辦西部陸海新通道課題工作座談會,成立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建設課題組,就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高質量發展進行專題研究、調研、項目論證等,為地方政府融入新通道建設提供智力服務。為慶祝中國人民海軍建軍70周年,國聲智庫和中國出版集團、中譯出版社在國家圖書館舉辦《中國海軍》新書發布會暨主題類圖書出版研討會。為“分享減貧實踐,助力全球貧困治理”,國聲智庫和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中國國際扶貧中心、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聯合舉辦了2019中國國際扶貧論壇。來自13個國際組織、30個國家的200多位中外嘉賓出席論壇,就中國減貧經驗對世界減貧治理的啟示、促進世界零饑餓零貧困的中國方案等議題展開深入討論,以共享精神推動減貧和發展領域的合作,分享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國聲智庫先后在陜西渭南大荔縣舉辦黃河流域(大荔)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論壇、大型紀錄片《地名中國》開機儀式。在西安服務“2019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為硬科技發展的戰略定位、頂層設計、“全球硬科技之都”建設體系建言獻策,助力“2019第三屆全球程序員節”,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暨5G技術圓桌峰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囯聲智庫名譽主任李國強提出了“把西安軟件園區打造成為數字絲綢之路上的明珠”的重要論述,進行專項課題研究。舉辦“西部綠色生態發展論壇”,發起“絲路國際綠色生態發展共同體”,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貢獻智慧與力量。
2020年對中國來說意義非凡,這將是全面小康社會如期建成、我們黨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成功實現之年。為凝聚智慧力量,更好地服務國家各項發展戰略,助推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1月3日,國聲智庫、《經濟要參》雜志社、人民數字、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中國商業史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時代生態文明研究中心在北京人民日報社聯合主辦“智庫觀中國高質量發展論壇”。論壇以“共建智庫共同體,攜手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旨在搭建學術交流合作新平臺,圍繞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行研討,以新型智庫為戰略引領助力新興產業升維,同時為智庫成果提供多維度轉化與呈現平臺,為國家政策研究和經濟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來自智庫界、企業界的100多位代表將出席論壇。
論壇將發布“智庫觀中國”新型智庫報告,包括《“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機遇、挑戰與實現路徑》、《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國電子商務創新發展報告》、《中國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機遇和挑戰以及“十四五”時期政策思路》等,并啟動智庫觀中國創新發展工程“智庫界”新型智庫數字平臺。
論壇舉辦的“智庫之光”圓桌對話將邀請與會專家就“探索‘智庫+’新模式,共建‘智庫共同體’”主題展開研討。當天下午,將召開“小康社會與鄉村振興戰略高質量發展”“新型智庫+知識產權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兩場主題論壇,以及數字絲綢之路高質量發展專家座談會。同時,論壇還將為獲得“文明之光?2019中國文化交流年度人物”、“大國養老?2019年度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先進單位”的機構和個人進行表彰。